城乡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基础,它不仅与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榆林市吴堡县坚持县城、重点镇、建制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使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寇家塬镇致力于实现“综合性工业片区”、郭家沟镇逐步形成以红枣等特色农副产品生产、集散和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截止目前,城镇化率已达37.99%。
加快县城建设 增强城市硬实力
重点项目建设,采取项目申报争一点、财政预算挤一点、外界援助补一点、施工企事业垫一点的方法筹措建设资金,并采取优化方案省一点、预算评审压一点、六二二付款缓一点的办法,减少投资,缓解压力,累计投资6亿多元。市政建设投资3.5亿元,建成了4.5公里的黄河大道、3.8公里的迎宾大道、1公里长的河堤除险加固防洪堤、1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龙头广场、火车站广场、日供水4000吨的供水等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展到4平方公里,人均市政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路网密度达到8.3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0.8平方米;环境综合整治投资2亿元,建成了农贸市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山体综合整治等工程;绿化亮化投资5000万元,在城区道路载设各类乔灌树木34万株、载设路灯480盏、各类景观灯4560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6平方米,绿地率24.5%、绿化覆盖率31.5%。
住房保障,积极响应中省市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保障性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相关扶持政策,建设了一大批住宅工程。房地产开发,引导民营企业和居民个人完成新建和改造30余万平方米,投资6亿元,建设了粮贸家园、义和小区、鑫坤小区、黄河大酒店商住楼、黄河明珠大厦、三星小区、祥泰家园、金天小区、阳光小区、新城小区、恒泰小区等一大批住宅工程,以及公安地税大楼、财政大楼、汽车站大楼等多栋标志性建筑,为县城增添了现代化气息;保障性住房,2009年以来采取新建、购买、配建等方式,累计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各类保障房1533套,建筑面积97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加强乡镇建设 打破城乡割裂、差别发展惯性
重点镇,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小城镇建设,寇家塬、郭家沟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寇家塬镇,200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7个重点镇之一;宋家川镇,2013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12个重点示范镇之一;辛家沟社区,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12个重点示范社区之一。
建制镇,张家山、郭家沟、岔上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
拆旧建新 农村旧貌换新颜
农村困难家庭的危房改造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占很大一部分,为解决吴堡农村贫困群众居住安全问题,截止目前,发放中省市补贴资金221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450户,户均6000-8000元,惠及近8000人。在改造过程中,优先改造最贫困最危险的,根据窑洞破损情况采取修缮加固或新建的方式进行,消除农村居住危房中群众的安全隐患;并指导农户在改造中量力而行,以解决安全居住为主,不贪大求全,不因建房而加重农户贫困。
今后一个时期,以加快县城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小城镇,统筹推进农村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建设为支撑,村庄建设为补充的三级城乡发展体系。力争至2018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县城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6%、绿化覆盖率38%,污水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镇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 (通迅员 李利峰 寇鹏飞)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