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通信员 李建军)近年来,凤翔县紧紧围绕“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活力凤翔、美丽凤翔、幸福凤翔”目标,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产业支撑、行政推动、点上突破”的工作思路,以“一城三镇”试点和“五项改革”突破为抓手,探新路、树典型、出成绩、带全面,走出了一条以“一城三镇”试点为基础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载体,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根本保障,以城带乡聚力推进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试点改革之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6.8%。
一是以长远规划为着力点,持之以恒抓推进。把规划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形之手”,围绕关天经济区、抢抓省上支持关中百镇和重点镇建设的机遇,突出科学发展,致力转型突破,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城镇载体功能。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约经营集中的要求,统筹兼顾,分阶段实施,撤乡并镇,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建设,完成重点镇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小城镇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分头探路原则,先后修订完成紫荆山新城、柳林镇、城关镇、横水镇“一城三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编制了《重点镇、中心村布点规划》,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快全县统筹城乡重点镇、中心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按照镇村整合型、控制建设型、迁建合并型、集聚发展型和整治完善型等五类建设模式,结合我县《关于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业农村的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重点镇和中心村(社区)建设。规划了优先建设的柳林镇等4个重点镇和周家门前村等45个中心村,构建了“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 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形成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县城与乡村统筹发展的有机统一,精心打造城乡一体、全面统筹、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二是以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为着力点,精心打造“一城三镇”四种试点模式。以“一城三镇”四种统筹城乡试点模式的巩固提升为抓手,围绕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活力凤翔、美丽凤翔、幸福凤翔,在宝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定位,按照项目围绕试点整合、农民围绕试点进城、制度围绕试点设计的“一城三镇”率先崛起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径,以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力为着眼点,精心规划试点功能定位:新型工业化带动型紫荆山新城:以培育长青工业园区百亿产业集群为抓手,聚力新型工业推动,2012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5 %,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22 %,GDP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以新型社区为承载,城镇化吸纳转化农民,紫荆山新城和长青苑两个农民进城社区已吸纳1325户5468名农村居民入住。社区适龄劳动力80%在工业园区实现就业,对进镇进城居住群众原有的2300多亩承包地及宅基地复垦进行流转代耕。即实现了劳动力就近就业,又为园区扩展储备了用地指标。中心城镇带动型柳林镇:以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核心,确立了以镇区为中心,以窦家庄、索落树、汉封等15个中心村为支撑的“1+15”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先后实施了总投资2.3亿元的“六桥六路”、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中心幼儿园等16项市政建设工程,建设了农民进镇集中居住区 ─凤林华城,对本镇沿山7村1140户2000多农民实施进镇落户,目前,已有200多户搬迁群众登记购房。总投资22.6亿元的“百亿西凤”二期扩建技改进展顺利,吸纳解决近2000人进镇务工就业。镇区人口由2009年的5500人增加到现在的1.3万人,3年增长136%。三产服务带动型城关镇:聚力三产服务业发展,通过突破发展工业、商贸物流和旅游服务业,实现年产值8.7亿元。使旅游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以西大街城中村改造为试点,进行综合开发,拉大城市框架,建立三产服务新载体。龙头企业带动型横水镇: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产品创业加工基地的带动优势,创建农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发展农产品收购企业18户,因地制宜、举措到户,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全镇8000多户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力促农民增收。全县形成了以“一城三镇”四种统筹城乡试点模式为带动,聚力城镇化推进城乡统筹的新局面。
三是以机制体制突破为着力点,做活产权促发展。以资源和居民的有序流动为着力点,举力推进“五项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1、健全机构:成立了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从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指导合同签订、调处矛盾纠纷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在横水镇成立全县首家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产权制度改革强力推进: 全面完成全县233个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58.9万亩林地林权证、3293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发放工作。在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上,完成了一个镇的地籍调查,收集资料,做好了准备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开展试点,在田家庄镇河北村、南指挥镇高庄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摸底和纠纷调处,即将进行核实确认和签订合同。在城关镇开展农村房屋确权登记发证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完成了对51户农户房屋建造情况摸底调查核实工作,2户即将颁发产权证。3、积极土地流转:全县家庭承包经营面积67.15万亩,土地流转面积6.95万亩,占全县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总面积的10.35%。其中,按行业划分,流转到苹果、葡萄等果业示范园区29582亩,流转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26378亩,流转到养殖小区3900亩,流转到其它农业生产领域9640亩;按受让主体划分,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27150亩,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16670亩,流转到种养大户14090亩、流转到其它主体11590亩,极大地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按缴费标准100—1500元划分11个档次,群众根据自己意愿自愿选择参保。同时,全面启动失业、工伤、生育、失地等保险,职工医保参保2.1万人,居民医保参保3.1万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9.91%,初步实现城乡居民同待遇同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简化进城居住手续,明确进城落户办理程序,在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上实行“城镇居民”和“城镇居住”自愿选择两种制度,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013年,为14153名农民办理了进城(镇)居住落户手续。至目前,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镇)居住落户人数累计4.37万余人;在流通体制改革方面:1、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后有亨通、农科、农佳乐、新合作、宏叶、新贸等6户承办企业在我县具体实施直营店农家店建设,累计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556家,其中日用消费品店416家,农资店140家,新建日用消费品店配送中心2个,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级覆盖率达到88%。 2、实施“镇超工程”:已投资1520万元在我县柳林、南指挥、陈村3镇建设直营超市3个、南指挥建设配送中心一个,均已建成投用。另外,横水、石落务直营超市也已相继动工建设,明年将计划在彪角、虢王各建设直营超市1个,目前正在积极洽谈之中。3、实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程:先后有红太阳商贸有限公司农产品冷链配送系统项目、宝鸡华龙牧业集团有限公司2000吨和10000吨两个肉鸡储存冷库项目、宝鸡同盛食品有限公司玉米食品生产线及冷库项目、柳林农贸市场项目共5个项目列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现均已建成投用,并经省市验收通过。明年准备实施项目3个,分别为陕西久鼎食品有限公司冷库项目、宝鸡华龙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冷库项目、西凤酒品牌提升建设项目,现项目相关资料已上报省市等待立项;金融体制改革方面:1、实施产权证抵押贷款工作:先后完善了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办法,制定了林权抵押贷款试行办法,办理土地证、林权证抵押贷款4600多万元。2、镇村金融机构建立:成立了金正小额贷款公司等政府监管的民间金融机构。3、银企对接活动:最近,全县已有7家商业银行与15户中小企业签订了金额达3.2亿元的贷款合同。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