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民企“贷款综合征”:进出银行很头疼

2013-11-18 14:21:11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张智

快到年末了,柯亨锦的“贷款综合征”又开始隐隐发作了。对这位晋江某儿童用品公司的董事长来说,每年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进出银行,递交一份又一份贷款申请。

“从银行贷到款很难,晋江许多小企业最后都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贷的款。”柯亨锦告诉记者。

对于很多缺钱的民营企业来说,如果不选择高利率的小额贷款,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资金链断裂。而虽然有些民营企业不缺钱,但它们却只能在竞争激烈的一些行会里厮杀,那些高利润的行业可不是民营企业想进就能进的。

3年前,在柯亨锦创立公司最艰难的时候,几乎没有得到过银行的帮助。

“那时候找银行贷款,银行要抵押物,我们没有;银行让我们找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也要抵押物。就像一个死结,怎么都找不到解决方法。”柯亨锦说。

在租来的厂房里,没有专利、没有土地可以抵押的柯亨锦,为了几百万贷款四处求人。但即使是在中小企业扎堆的福建晋江,面对刚刚诞生的小公司,金融机构也并不那么温和。一些银行甚至要求柯亨锦在贷款之前,先缴纳50万元的信用费,否则贷款免谈。

“后来品牌做起来了,规模也越来越大,贷款相对容易些。不过,贷款成本还是比想象中要高。”柯亨锦说。

“贷不到、用不起——融资难卡住了我们的脖子。”河北鹏远集团董事长朱立秋提到贷款问题也是深有感触。

116举行的河北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朱立秋提出的几个数据引发共鸣。目前,河北省仍有7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面临流动金不足,从银行直接获得资金还是“贷不到”。而贷到款的企业,则面临“歧视”,贷款利率上浮60%100%,这和国企贷款享受基准利率下浮10%20%形成鲜明对比。

不少中小企业主抱怨,不仅银行利率上浮,融资时还被要求支付“账户管理费”、“融资顾问费”等多项费用。即使获得贷款,也无法获得全额现金贷款,其中很大一部分由承兑汇票代替。不少企业为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选择民间借贷,支付高额利息,融资成本更加昂贵。

“中国的银行贷款结构有问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是小微企业,基本上贷不上款。”小肥羊总裁卢文兵在面对媒体的时候直言不讳。

“民营企业在银行系统融资往往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以购置生产用地为例,企业是缴纳了土地出让金才能拿到土地证,而银行却要有了土地证才能融资,企业融不到资就拿不到土地证,一环扣一环,看似合理,却难死了企业。”河北省浙江商会会长黄建厅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