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每年将拿出200万元帮扶资金 扶持海归人员创业

2013-11-13 14:37:43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雍黎

陆洋(左三)正在和员工探讨技术问题。 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胡杰儒摄

如何让回到重庆的海外留学人员有用武之地,一展才能?昨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发布消息,我市鼓励海归人员创业,出台了“重庆市留学人员回渝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目前,首批海归回渝创业帮扶项目已经出炉,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农业等领域的11个项目获得了10万至20万元不等的帮扶资金。

每年200万资金支持海归

截至2012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到26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109万人。

“在重庆,也有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员回渝工作。”市人社局专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海归人员大多数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科研机构和高校。总的来说,创新人才较多,但创业的人才较少。

针对重庆海归人员的情况,也针对创业企业体量小、注册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的情况,我市出台了“重庆市留学人员回渝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每年有200万的专项资金提供给海归创业。

优先扶持高新科技项目

此次申报活动从8月份启动,由各区县人社局进行推荐,市人社局经过初步资格审查,对申报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专家现场答辩,11家企业的项目获得了扶持。这11家企业的创办者都是海归。其中,9个项目成为帮扶的重点项目,分别获得20万元帮扶资金;2个项目成为优秀项目,分获10万元帮扶资金。

9个重点项目包括重庆戴普思科技公司云智能行车管理系统、重庆复创医药研究公司DPP-IV抑制剂抗糖尿病1.1类新药等;优秀项目分别是江北区趣学堂教育咨询服务部量子猫少儿科学和重庆照亮文化传播公司微电影。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性强,具有市场潜力,拥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者优先获得扶持。在这些海归人员创办的企业中,有不少都是我市正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消费类等重点产业,其中有的还弥补了我市相关领域的空白。

优秀项目有望获国家支持

“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针对留学人员的创业扶持,让我们很受鼓舞。”复创医药研究公司总裁王为波说,他在美国西北大学作为博士后学习后,在美国雅培制药等多个企业负责化学药物研发工作,2009年回国创业,在重庆成立了第一家从事化学创新药研发的企业。目前,该企业已经开发了7个一类新药项目,申请PCT专利5项,其中DPP-IV抑制剂抗糖尿病项目已获得国家批准临床一期研究。

据了解,创业启动支持资金将用于企业科研创新和市场开拓,也可用于贷款贴息、人员安置、团队建设等方面。对于其中的优秀项目还将推选参评人社部的留学回国创业支持计划,该计划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扶持资金。

重庆海归造出车用黑匣子

在国外镀金后回国找一份高收入的体面工作,是许多海归人员的选择,不过1979年出生的陆洋却选择了创业。他和另外两名海归人员创立的重庆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云智能行车管理系统不仅赢得了市场,也获得了我市首届“留学人员回渝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的扶持,获得了20万元扶持资金。

回渝后只想创业

陆洋是1997级重庆工商大学第一届计算机系本科生,曾留学法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2004年,陆洋回渝后找到了一个进口空气设备代理销售的业务,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虽然这项工作让他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但他更希望能发挥自己计算机和管理方面的特长。

“2009年我认识了另外两名重庆留学生朋友,她们准备成立公司从事智能公交方面的研究。”陆洋说,这正和他的专业对口,于是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

三年研发出车用“黑匣子”

陆洋说,他们的云智能行车管理系统,是在汽车上安装一个智能终端,实时收集汽车的整车数据,这些数据能实时传回云数据库,通过后台的统计分析,就能了解车辆的里程、能耗、刹车状况等信息,帮助车辆做到事前事故预警和事故后的事后分析,现在已经实现了整车130多种故障的预警。

“这是我们三年的研发成果,创业的初期并不轻松。”陆洋说,就在去年4月,研究成果已经出来,客户却不感兴趣。

“当时公司20多号人,连发工资的钱都没了。”陆洋说,直到9月份将产品应用设计出来,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渡过了难关。

吸引了香港巴士公司注意

陆洋说,目前该系统已运用在重庆、四川、新疆、深圳等地的500多台新能源公交车上,通过客户的口碑相传,已经有香港巴士公司的负责人前来洽谈。以后,这套系统还可以应用到公共交通、货物运输、特种车等运营车辆上。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