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江西南昌:打造全省先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2013-11-04 09:28:36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佚名

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新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这里是“三锤三匠”民间工艺之乡,是于都县统筹城乡示范区—岭背镇。

以“宜居福地、创业热土、休闲乐园、幸福乡村”为目标,该镇按照“全域规划,一体建设;四个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工作思路,紧扣“两区一带”(综合功能核心区、休闲观光旅游区和十里现代农业产业带),通过扩容活镇、产业富镇、和谐创镇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正朝着全省先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激昂迈进。

扩容活镇 镇村联动发展

在岭背镇2000户新型社区一期施工现场,工人们头戴安全帽,不停地忙碌着,机器轰鸣声、钢筋切割声,交织成一首发展交响曲……

“这个新型社区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安置447户。我们大力推进城镇提质扩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核心区各项建设快速推进。”镇党委书记管伟平说,为让村民过上小城镇生活,该镇去年对全镇进行规划,重点打造以圩镇为中心的综合功能核心区,在核心区建设可容纳2000户土坯房改造户、移民安置户的集中安置小区。

2012年,该镇坚持城乡发展一体乡、镇村一盘棋,明确功能区划,进行科学布局,对全镇142平方公里进行全域规划,构建以中心镇为依托,以中心村、基础村和农村新社区为支撑的新型村镇格局,形成了总规、详规、专业规划配套的村镇联动发展全覆盖的规划体系。

同时,在修编完善示范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该镇精心编制了产业发展、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围绕道路硬化、饮水净化、街坊美化、产业强化、商贸繁荣化等要求,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域化新型社区建设。

以圩镇为中心,重点向周边的低丘缓坡拓展,将新镇区分为科教文卫区、移迁安置区、工业园区、商贸服务区四大板块,快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该镇力争在5年内建成一个5平方公里、可容纳3万人的新镇区;休闲观光旅游,以金星、金溪等村为中心,涵盖小岭、阳田等村。

按照山、水、田、村庄、产业、生态等有机结合,高起点规划编制各项规划,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休闲观光体验线路;十里现代农业产业带,以于银线金星村至太阴山村路段为主轴,由金星、长富等圩镇周边边组,规划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示范带和十里现代农业示范带。

目前,“两路两桥”、“三校合一”、“中心医院”、轻纺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全面推进扩容活镇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富镇 经济提速发展

在金星千亩蔬菜基地,一排排白色的钢架大棚整齐排列,走进蔬菜大棚,一畦畦绿油油的菜苗生机盎然。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启动后,岭背镇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成为产业农民;搭建平台,发展轻纺工业和配套产业;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联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我们紧扣产业富镇理念,力促镇域经济发展,按照‘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的绿色生态蔬菜基地目标,在金星村和金溪村于银线旁建设了总面积为1000亩蔬菜基地,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为县城和赣州市中心城区提供时鲜蔬菜6000吨,年产值达2160万元。”镇长钟生春说。

立足便捷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农业基础,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有商品蔬菜基地3个,面积1800余亩;蛤蟆石万亩脐橙、东坑万亩油茶、千亩花卉苗木及十里瓜果蔬菜产业带基本成形;金星现代农业光观园、金溪休闲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已启动。

依托紧邻县城、雩山风景独具一格、山水风光秀美、蔬菜瓜果产业初具规模等区位、资源优势,引进鑫盛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公司,围绕“三园一体的目标”(现代农业产业园、近郊休闲后花园、生态旅游观光园),将乡村田园、休闲山庄、农家乐等多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包装,整体开发打造集配套金沙瀑布、金沙漂流、于山揽胜、综合娱乐设施、农业采摘体验、农家乐生态餐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园,打造赣州、于都近郊旅游“后花园”,有效推进城乡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目前,观光园农业采摘体验、休闲垂钓、金沙漂流、农家乐生态餐厅等项目及路、桥、渠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建设。

紧扣全县“一园四区”规划,加紧筹备轻纺工业小区,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吸引承接县内及沿海轻纺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镇域工业经济。引进和培植鑫盛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公司、江西绿中源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通天岩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2500户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全年引进1000万以上企业4家,引进内外资金3亿余元,到位资金8000万余元。

和谐创镇 惠及城乡百姓

在石井集中安置小区,完善的基础设施,花园般的小区环境,到处可见村民健身休闲的身影……该镇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根本,紧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有利契机,大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等民生工程。

以社区建设为载体,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与“三送”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移民扶贫等示范点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农村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同时配套教育医疗、居家养老、文化休闲、商贸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山区、林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等分散居住群众向中心镇、中心社区集中,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秀美新农村。目前,建设完成岭背上营排社区、禾溪埠石井集中安置小区、太阴山石板坵集中安置小区。

社会事业有序推进。该镇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为补充,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基础上,全面完成26个村“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完成岭背中心卫生院项目规划和编制,26个村级标准卫生所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2012年,该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28540人,发放养老保险金40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58371人,参保率达98.01 %,报销费用380.6万元;民政救助全面落实,发放低保金352.3万元、五保金72.3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52.9万元,政府援助金额达26万元。

同时,该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先解决最迫切、最突出的民生问题。目前,投资650万元、供3万人生活生产的自来水厂主体完工;完成水库“四保障”工作和10个山塘加固工作;全面完成“五星级敬老院”达标建设。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