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垫江县工业园区了解到,根据我市“中国西部(重庆)钟表计时及精密产业园”项目规划,该县被确定为该项目的主要基地和重要承接地。在建的垫江钟表产业园占地1平方公里,首个项目——香港精密钟表厂有限公司手表生产基地已签约落户垫江,目前项目已经启动,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记者还了解到,停产15年的“山城”手表也将在此重新生产。该县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新“山城”手表正在研发阶段,未来的山城手表将分不同档次,主要推出的是几千元的中高档手表。此外,也会推出高至数万元的收藏表。
垫江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垫江钟表工业园重点发展机芯、钟表成表及配套制造、组装,精密加工等相关产业;项目一期初步规划面积为1000亩,5年内,将实现产值500亿元,形成集研发、制造、测试、品牌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现代钟表产业基地。到2015年,该产业园将实现以钟表的工业生产为主,预期达到年产量600万只成表、100万只品牌成表,实现年产值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相关阅读
山城手表崛起面临三大挑战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山城手表想重拾辉煌,面临诸多挑战。
销售渠道咋拓展?
应走连锁经营道路
原重庆钟表工业公司总经办秘书、现重庆美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少弟表示,近年来,手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国外产品占据了国内钟表市场70%的份额。重庆品牌协会秘书长张锐也认为,山城手表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面对国际品牌的猛烈挤压。
【声音】马少弟建议,首先,由政府出面协调市内各大商场,为山城手表开设专门的销售点,并给予商场一定的补贴。
其次,香港表厂商会的会员单位拥有多个手表品牌,可考虑推动建设由多个品牌组成的集合店、走连锁经营道路。即在300平方米的店面内,同时销售包括山城手表在内的20多个品牌的手表,待在渝开设3~5个门店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市经信委主任助理艾万忠表示,为助力山城手表销售,我市初步计划针对销售环节给予一定补贴,同时将助力山城手表进入主城各大商圈。
品牌认知度咋提升?
设品牌公司加大宣传
山城手表复出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便是如何提升品牌认知度。马少弟表示,目前仅在重庆市场,手表品牌就多达50种以上,不少企业投入重金进行品牌推广。
张锐认为,复出品牌因长久未出现在市场,如何赢回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打消消费者对品牌质量、价值的怀疑,将是企业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声音】马少弟建议,为推动山城手表以及香港品牌手表提升品牌形象,初期可由多家企业抱团组建品牌股份公司,每个企业平均持股,在避免多个品牌相互竞争的同时,还可形成合力加大宣传攻势,推动品牌形象宣传。
“我们正在拟定品牌塑造的相关思路。” 艾万忠说,具体的措施包括邀请合适的形象代言人、加大户外宣传力度等。今年9月27日至10月7日,我市将在解放碑举办首届中国重庆香港钟表品牌展示会,届时,将有25个品牌的6000多个款式的手表进行展示推广。
产品定位是否恰当?
应该占据中端市场
市经信委分析,由于不少国际品牌也推出了低价位产品,山城手表复出能否成功,另一挑战是产品定位是否恰当。如果贸然进入其他品牌已运作得非常成熟的产品领域,风险将相对较大。
【声音】马少弟建议,一旦山城手表有了明晰的产品定位和推广方案,可在短期内迅速打开市场,占据中端市场三成以上份额。
张锐建议,山城手表应保留自己的原有工艺,然后再加上现代的元素,同时尽量精确寻找自身亮点。山城手表的亮点主要应在其历史、文化的沉淀上,可针对老一辈对品牌怀有感情的客户推出专属产品。
老山城手表大事记
1963年
重庆乐器厂更名为重庆钟表厂,生产闹钟。
1970年
造出第一批手表,共6只,轰动全城。
1979年
国家先后在重庆钟表厂进行四项改革试点(以税代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组建企业性公司和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将山城手表推向鼎盛时代。
1980年
组建重庆钟表工业公司,跨地区横向联合贵阳手表厂、昆明手表厂、成都手表厂等8家同行业工厂,形成8家直属厂、8家配套厂、8家联营厂的模式,职工逾万人,形成以重庆为中心,“四城一体”(重庆“山城牌”、昆明“春城牌”、贵阳“筑城牌”、成都“蓉城牌”)的西南钟表生产联合体。年产手表50万只,实现利润2260万元,职工月收入最高上千元,而当时社平工资仅四五十元。
1988年
因摊子铺得太大,首次出现亏损。
1997年
重庆钟表公司全面停产,累计亏损2亿多元,负债率高达227.1%。
2002年2月17日
重庆钟表公司破产。
2005年5月
公司破产财产整体拍卖,包括149亩土地、6.7万多平方米厂房等。
2007年
国家商标局宣布注销“山城”手表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