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完善与否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能否实现,“人”的生活质量能否提高的瓶颈。如何在统筹城乡过程中,让农民也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这一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如今以前所未有的迫切,期待我们的破解之道。
今年以来,渭城区委区政府在调研、座谈、分析、研判、决策之后,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全力推进水、电、气、通信等基本生活设施的前提上,一项项城乡同轨举措出台。
建设“六纵八横”路网,实现城乡交通无缝对接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渭城区重点配合新城抓好“六纵八横两桥”工程建设,加快实现我市与西安交通网络的无缝对接。
据统计,近两年,渭城区路网建设重点项目共35个,总投资99.85亿元,其中南北方向路网项目有秦汉大道、咸阳渭河横桥、上林北路、正阳渭河大桥、S208机场改线工程、新贺路等24个,总投资48.6亿元,总长度85公里,其中已开工建设7个,已建成通车项目6个,前期准备项目11个;东西方向路网项目有空港大道、兰池大道、空港南环路等11个,总投资51.3亿元,总长度105.1公里,其中已开工项目6个,前期准备项目5个。
如今,空港新城已建成27.5公里的新城环状主干路网,“三纵两横”的主干路网也基本形成。从空港新城到咸阳市20分钟,到西安市50分钟,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0分钟……
实施城乡园林化工程,织就生态建设一张网
近年来,渭城大力推进两条生态带建设,先后联合秦汉新城在五陵原汉长陵、安陵、赵王如意陵周边区域,高起点、高标准实施绿化造林4400亩。同时,扎实推进渭河综合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全长23公里的防洪工程、河道工程、堤顶道路已全面完工,绿化工程基本完成,渭河景观带已成为市区亮丽的生态走廊。
走进渭城生态带辖区内的人大多都有体会,渭城的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绿色合围、绿廊分隔、绿林成荫的生态新区正犹如一幅画卷逐步展现。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都市化建设进程中,不得不说,这些都得益于渭城对城乡统筹的理解和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
完善环保体系,优化人居环境
面对建设西咸新区的发展机遇,渭城区把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机制推动工作作为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质量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渭城区分别从工作做法、清洁作业、监管工作等三方面出发,先后出台了《渭城区容貌提升工作“十项”纪律规定》、《渭城区清扫保洁作业标准》等53个制度性文件,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无盲区、无漏洞。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支持环卫工的工作和生活,将农村环卫工工资由原来的600元提高到800元,并从中拿出200元作为环卫工人绩效工资;对环卫工人服装实现了常态化、标准化配置,两年3套,分春秋季、夏季、冬季,使环卫工人原来没有冬夏服装的现状得到改观;为环卫工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生育保险;申请廉租房200余套,解决部分环卫工人住房难的问题……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