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 我市加快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四点对接”,坚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不断增强对县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辐射带动,完善城镇体系,强化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临沂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我市以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科学制定“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六片、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规划,先后实施经济开发区、滨河景区、北城新区、涑河片区的开发建设,顺利启动兰山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河东汤泉旅游区建设,形成“三点抱城”之势,逐渐拉开临沂城发展框架。2012年,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和面积分别达到185万人、186平方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加42万人、43平方公里。立足建设300万人口的大城市,着力构建立体畅通道路路网,提高“四供两排”保障能力,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大城市建设。2012年全市和临沂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60.28、40.4亿元,比2008年增加10.33、10.23亿元,同比增长20.7%、33.9%。
加速提升县城。以道路为纽带、产业为支撑,推动中心城区与费县、沂南、临沭、莒南四县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与沂水、郯城、苍山、平邑、蒙阴五县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县城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广“费县”经验,建立县城管理长效机制,构建起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
着力突破镇域。在全市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实行重点突破、典型带动,12个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3.4亿元,增长82.6%,“三年倍增计划”两年超额完成。对全市157个乡镇按照“27—63—67”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指导,推动27个驻地镇综合发展、63个重点(中心)镇优先发展、67个一般乡镇特色发展,形成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10个镇入围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
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实施农村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突出城中村、城郊村、城镇驻地、沿沂河、交通干线沿线、产业园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建设新型农村大社区,促进农业人口就地就近低成本城镇化。坚持农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实施“四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四曲同唱”,组织部、农房办、整治办、社区办、文明办一部四办“五线联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09年以来,实施集中建设农房项目共1512个,涉及1638个村庄,共建设农房46.6万,改造危房9.7万户,极大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委办公室)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