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深入推进以区划调整、简政放权、全员聘用、目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是鞍山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精神,加快开发园区建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鞍山经济升级版的迫切需要。
目前鞍山市各地区、各部门第一时间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市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进行探索,全力组织推进,各开发园区呈现出人人想事干事、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大举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可喜局面。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鞍山市一些重点开发园区你追我赶,释放出蓬勃的发展生机与活力,变成了项目建设的大工地和全民创业的主战场。
人们不禁要问,各开发园区的激情和活力从何而来?鞍山市领导给出答案,依靠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培育鞍山新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园区建设,各开发园区已成为鞍山市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加速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阵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鞍山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关于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实践,在全市20多个开发园区中大刀阔斧地实行体制机制创新,以此来激发开发园区发展活力,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鞍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使得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化轨道。
该《实施意见》共包括区划调整、全员聘用、目标管理等六大部分内容。其中在调整完善开发园区区划布局方面,鞍山市规定,开发园区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完善现有区划布局,坐落在开发园区规划区域内的乡镇(街道)要成建制划入开发园区进行管理。同时,将所辖乡镇村改建成街道办事处。
在创新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和选人用人机制方面,鞍山市规定,在各开发园区,按照“减少层级、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提高效能”的原则,实行党政合一体制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健全完善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开发园区建设,鞍山市以“岗位聘用、档案管理、绩效考评、科学激励”为核心,在全社会范围内招聘选拔优秀人才,建立灵活开放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在扩大开发园区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方面,鞍山市规定,赋予省级以上(包括省级)开发园区市级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赋予市级开发园区县(市)区级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
鞍山市注重强化组织实施,专门成立鞍山市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全市每个县(市)区(开发区),都至少确定一个开发园区作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把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组织,强力推进。
人才是各开发园区第一资源,是第一生产力。鞍山市委组织部与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又出台了《关于创新开发园区、新城市新市镇选人用人机制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全员聘用,按照“岗位聘用、档案管理、绩效考评、科学激励”要求,用更广阔的视野选聘人才,用更灵活的方式管理人才,用更科学的办法激励人才,不断增强开发园区发展活力。
公开选拔开发园区聘任制干部,这是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标志。
此次公开选聘,是鞍山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开发园区聘任制干部。报考者不受身份、地域限制,并且选聘将资历评价置于笔试之前,更加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还在考试、考察环节强化对岗位适应能力的考察。对选聘人员实行岗位聘用、绩效工资管理,以此最大限度挖掘调动人才的潜能和工作能力。
第一时间积极行动起来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战略已定。鞍山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组织实施,各开发园区区划调整、主导产业确定、机构建立、班子配备相继完成,充分体现开发园区作为经济组织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决策、自我发展能力。
在此次体制机制创新中,简政放权是核心和关键。鞍山市要求,各开发园区都要享有所在县(市)区的相关经济社会权力,市直各部门要坚持依法放权,规范管理,各县(市)区、开发园区要主动搞好对接,确保政府工作上下衔接、政令畅通。
在鞍山高新区建设辽宁(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不孚众望、不辱使命,早日实现打造千亿元激光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鞍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高新区作为全市开发园区创新体制机制的示范区和先导区,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新区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按照“放权、简政、服务”的要求,鞍山市全面赋予高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向高新园区下放项目、规划、国土等市级管理权限12个方面42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面,还做出了高新区在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等社会事业方面扩大管理权限的决定。
为确保权限承接顺畅,鞍山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制定下发了《关于高新区做好承接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由高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的高新区放权扩权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放权扩权过程中的领导、指导、协调、监督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抽调专人组成,着力加强对权限承接的指导、协调和督办督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承接时限。鞍山市高新区还加大广大干部培训力度,采取业务培训、专门辅导、市直机关挂职轮训等方法,尽快掌握市级管理权限业务知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开发建设汤岗子新城,是省委、省政府以及鞍山市委、市政府的又一战略之举,对于鞍山加快推进鞍海一体化、建设辽宁中南部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汤岗子新城按照园区思维和新区思维,创新园区体制机制。管委会和经济园区在机构设置上突出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新城管委会在职能上只管新城建设不管社会事务,集中精力抓建设、抓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事务继续由千山区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管委会和经济园区在领导班子和干部使用上,打破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坚持唯贤是任,通过“直接提名、内部竞聘、公开选聘”的方式网罗人才,确保了新城建设工作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强手、有能人。
此次鞍山市委共批准海城市6个开发园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在所有县(市)区中数量最多。海城市委、市政府行动迅速,目前已有5个开发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区划调整、机构设置、班子及干部聘任、目标管理、简政放权和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到位。
海城有效推进了干部人事权、财政管理权和审批权三个权力的最大限度下放,并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进行了全面下放,使各开发园区拥有独立完整的财政运行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各开发园区对聘用人员实行严格绩效考核机制,完成工作目标的,兑现相关待遇;完不成的,立即解聘,重聘能人。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下放了经济管理权限,打造了双向选择、人尽其才、薪酬匹配和能进能出的公平用人环境,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各个开发园区将全区上下的可用之力都凝聚到园区建设上来。
激发开发园区发展活力形成想事干事浓厚氛围
“干部真的是人人想事、干事了,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鞍山市领导认为,体制机制创新给鞍山市各开发园区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在基础设施、破解土地资金瓶颈、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亮点纷呈。
穿行辽宁 (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数十个工业楼宇厂房正在昼夜加紧施工,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大塔吊轻舒长臂,建设大军挥汗如雨。如今几百个项目在这里建设和推进,大片工业楼宇拔地而起,绿化和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被省领导誉为正在上演“激光速度”。
同样火热的还有汤岗子新城项目建设现场。记者先后来到港中旅温泉城、台湾京辉京华城两个百亿元服务业大项目以及总投资350亿元的中国国际商会汤岗子(国际)健康产业基地一期等项目的建设工地上,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据项目单位负责人介绍,港中旅一期、台湾京辉京华城一期可于今年内基本建成。香港南宇七星养生会馆、东鸣置业五星级酒店以及中青旅漫巢等重大商业项目,正在围绕年底前实现部分功能营业,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凤凰湖中央公园、鞍山路、建国大道等核心景观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展开,中央活力区凤凰湖公园周边10条分支路以及宝山路、农高路也计划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一座“活力之城、国际之城、健康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尽管遭遇严峻的经济形势,但上半年,海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的开发园区仍实现开复工项目206个,签约落户项目达108个。其中海城经济开发区(辽宁西柳服装城)管委会,在今年6月份就已把下半年、全年工作任务逐项逐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名工作人员身上,坚持每周有调度,每月有验收,半年有总结,年底有考核。干部全员进入紧张工作状态,全力破解建设用地不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等系列发展难题。目前全区加速推进投资10亿美元宏基工业城、投资150亿元义乌西柳小商品城、投资40亿元中央商务区等48个超亿元大项目落户、开工或投产。
大举实施体制机制创新,鞍山市各个开发园区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鞍山经济升级版,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侯国政
海城经济开发区打造中国北派服饰商贸名城。
鞍山经济开发园区内企业林立。
投资10亿美元宏基工业城项目开工。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