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成都:统筹城乡 把农民由“身份”变为“职业”

2013-08-19 09:17:44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谢瑞武

城乡统筹网讯 在华西都市报主办的C21(2013)圆桌对话上,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分享了成都市统筹城乡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与思考。他诠释的城镇化关键主要是“人的城镇化”,成都统筹城乡的关键在于把农民群体由“身份”转变为“职业”。

17日,在华西都市报主办的C21(2013)圆桌对话上,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分享了成都市统筹城乡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与思考。

他诠释的城镇化关键主要是“人的城镇化”,成都统筹城乡的关键在于把农民群体由“身份”转变为“职业”,这些观点和丰富的案例让在场嘉宾印象深刻。

新型城镇化之人


农民实现从“土地人”向平等“社会人”转变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农民敢于离开农村进入城镇,真正享有比较清晰、相对完整和便于流转的财产权利。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有效消除了户籍背后的身份差异,破除了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制度障碍,农民的社会权利实现了与城市居民平等。通过推进公共服务不断均衡,农民自由选择居住地的权利实现了平等,实现了从‘土地人’向平等‘社会人’转变。”谢瑞武认为,成都取得城乡统筹成效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推动人的城镇化。以统筹城乡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核心是把农民由“身份”变为“职业”,让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城镇化改革、平等分享城镇化成果。

一方面要让农民带着财产权进城,在让少数农民留住农村的同时,引导富余农民分层次转移到主城区、县城、乡镇和新型社区,尽量按稳定就业地点就地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动态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让城乡居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成都市坚持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作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公平的着力点,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体系,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乡镇公立卫生院、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等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均衡发展。

坚持把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居民就业等9个主要方面权利、待遇的不平等,促进城乡居民自由迁徙,逐步打破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格局。

新型城镇化之产业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让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同时有效带动了内需增长。”谢瑞武认为,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有效地完善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域成都一体化城镇体系,补齐了城乡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做强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城乡发展产业支撑,而且有效拉动了内需增长和扩大消费。201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90亿元,是2002年的8.39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位。

同时,通过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城市管理向乡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延伸,不仅增强了城镇综合承载和集聚辐射能力,而且有效遏制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按照国家统一口径计算,2012年成都城镇化率达68%,较2003年提高3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66:1缩小为2.36:1。

新型城镇化之思考


强化长远规划设计解决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问题

谢瑞武提到,城镇化一般要经历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城乡发展沿着乡育城市—城乡分割—以城促乡—城乡一体路径演变。

用统筹城乡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统筹推进“逆城市化”和“城市再造”阶段融合发展,适当控制“逆城市化”时间和程度,避免过度“逆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衰败及“城市再造”带来的“折腾”。

谢瑞武表示,国外发达国家大都注重长远规划,而我国部分城镇无序蔓延恰恰因为缺乏长远规划以及科学设计来落实规划。以统筹城乡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强化规划先导作用,按照跨越式发展取向和城市长远发展目标,推动长远规划编制法律化和执行连续性,引导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谢瑞武认为,国内外城镇化经验教训显示,单靠政府或市场都不利于城镇化持续健康推进。以统筹城乡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并用。

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强化规划引导和产权保护职能,避免与民争利和公益缺位,在市场失灵时进行适当干预,整合调动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为社会资本开辟新的投资领域。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