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内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2013-08-16 09:04:48  来源:内江日报  作者:王征

城乡统筹网讯 以“五个集中”为外在表现形式,以“五个一体化”为内在本质要求,以“五项改革”为根本动力,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配套跟进社会保障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户籍制度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全域规划、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省政府副省长曲木史哈和省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去年,我市在5个县(区)10个村开展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今年,在24个乡镇、406个村全面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迈进“深水区”。市、县、乡、村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人员、经费保障,做到了县(区)有“产改”办,乡镇有推进办,村有工作组。隆昌县坚持每周召开例会、每半月召开联席会、每月召开领导小组会,建立了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推进机制;威远县将“产改”纳入对乡镇、部门的单项考核,并加大了对各单位负责人的考核奖惩力度;东兴区中山乡等乡镇将“产改”与今年村“两委”换届挂钩,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村干部,下半年换届不再提名。
在改革创新上更加积极主动。筹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产权流转提供公开、透明、规范的交易服务。同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流转服务体系,并在威远县四方村新农村综合体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探索“三化”模式,在市中区太平寺村、马家寺村等先行试点,运用确权颁证成果,引导农户自愿以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对农户实行股权量化、按股分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户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新路。该合作社已集中流转土地2668亩,预计今年人均增收3000元。构建新型农村形态,按照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功能完善、城乡融合、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标准,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联建方式,加快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和新村聚居点。
实现各项配套改革的同步推进。基层民主制度改革上,全市已成立村议事会411个、村民小组议事会4356个、村监事会411个,选举产生村、组议事会成员32728名、监事会成员1755名。今年将完成全市所有村、组自治机构组建,土地确权、产权流转、收益分配、新村建设等重大事项,均由农民自己讨论决定,变“代民做主”为“由民做主”、“让民满意”。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上,全面贯彻实施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1+4工作方案,开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民工综合查询系统,允许农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7%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08.46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9%,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允许在我市拥有合法稳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房)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在城镇落户,最大限度地放宽了内江城区、三个县城和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今年上半年,转户入城的农村居民达9464人,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已达2.5万人,。在农村金融改革上,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组商业银行工作,并将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办法等农村金融改革的具体措施。
市委书记曾万明要求,下一步,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乘势而进,按照稳定第一、质量第一、成果运用第一的要求,重点把好测绘关、确权关、稳定关、验收关;要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有关最新要求,并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成果运用,通过改革达到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农村和谐稳定的目的,确保内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