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县城建设对矿区全面转型的重要意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把县城真正建成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日前召开的加快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矿区区委负责同志坚定地说。
在城市建设上,该区按照“小县大县城”的要求,通过路网和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区承载能力,做大主城区。与此同时,开展绿化攻坚、建设精品公园、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的美丽矿区。
重点工程拉开城市框架
该区将做城市与做产业、做民生相统一,按照“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城乡统筹、改善环境”的原则,今年实施总投资41.8亿元40项城建工程,推进东方泰和假日酒店、世纪金宇商贸城等亮点工程,打造一批地标工程、精品工程。加快推进贾凤路南延、凤中路西延等道路工程,提高全区路网的整体承载能力。着眼于改善民生,狠抓市政建设。截至目前,投资4600余万元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运行,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投资600余万元高标准实施城区夜景亮化工程,城市夜景照明及道路亮灯率均达到97%以上;投资3600余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水厂,日处理能力2.5余万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
统筹城乡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统筹是该区今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目标,该区把天护新城、天户峪生态度假村两个新民居重点工程和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工作新突破和打造新亮点的三项工作来抓,取得了初步效果。据统计,全区18个省级示范村有15个启动实施新民居建设,建成入住4336套49万平方米,正在建设1032套12.6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开工394套3.8万平方米。以新民居建设为抓手加快中心镇建设,该区按照城区标准改造提升中心镇环境,使中心镇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加快走上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绿化攻坚改变城市形象
今年以来,矿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创建省级园林城,从城区道路增绿、绿地游园建设、绿化带升级、城乡主干道绿廊建设和园林式单位创建5个方面着手,投资2亿元实施绿化攻坚。
截至目前,城区绿化工程完成投资1600万元,南纬路绿化升级、世纪大道增绿、矿市北街扩绿、金川路凤凰园等8项工程基本完工,新增改造绿地6万平方米以上。平涉路、贾凤路等4条主干道绿廊建设总投资3900余万元,绿化面积22.6万平方米,清理垃圾8.9万立方米,4条“绿龙”舞动让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开展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新建城区游园绿地7个,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游园名称,城市形象加快从“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变。
主题公园丰富城市内涵
该区将中心公园建设作为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在城区北、中、南部投巨资倾力打造清凉湾湿地、文化休闲广场和杏花沟生态公园3个大型主题公园。目前,已投资1600万元建起占地1000亩的清凉湾湿地公园、投资2600余万元建起占地300亩的区文化休闲广场2个大型主题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投资1.2亿元,在城区南侧建设占地1400余亩的杏花沟生态公园,其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特色文化展示、雨洪生态调节、农业体验、市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上半年,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595万元,东侧9米人行横道地基平整完成,南侧湖体挖土方完成4/5,东北角小广场铺装完成,供水管道铺设2000米。俯瞰施工现场,边坡、人工湖、小广场、水系涵洞等已经能简单勾勒出公园未来的面貌。
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该区以净化、绿化、美化、量化和序化“五化”为标准,强化城市精细管理。规范道路机械化清扫、城市保洁,加强绿化带保洁管理、道路冲洗和洒水降尘,推行“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门前三包和城管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保洁长效常态新机制,使城市净化水平跨上了新台阶。实行城管、交警、路政道路交通联合执法,设立免费停车场,划设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线,引导机动车进场入位停车,加大违规停车处罚力度,使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基本消除。推进垃圾清运体制改革,取消全部城市露天垃圾点,堵塞了居民楼垃圾道,推行“以标准化垃圾桶为存储介质、电动车为运输平台、密闭压缩车为收集转运载体”的全密闭垃圾清运模式,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桶走地净”的目标。目前,该区正将这种模式向全区30个农村社区推广,第一批6个试点村已经启动,13个村纳入第二批运行范畴,预计年内便可在全区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区集中转运、无害化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密闭清运模式。
环境治理提高生态水平
该区今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攻坚任务进行督导检查的实施方案》、《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并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攻坚,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对煤炭、焦化、化工等重点企业粉尘、废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彻底解决“尘”和“味”的问题。坚决治理建筑施工和道路二次扬尘污染,推进环保网格化监控体系建设,增强网络监管水平。加强对焦化、化工等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