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丹棱:统筹城乡 大雅家园更美丽

2013-07-30 09:07:04  来源:眉山日报  作者:王泽会

7月5日,对于丹棱县丹棱镇群力村村民朱德成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作为丹棱县大雅文化新城拆迁户,他如愿分到了文化新城安置区的住房和门市,从而实现了自己拥有一套城市住房的梦想,完成了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角色转变。当日,和朱德成一同分到房子及商铺的农民还有85户、219人。

事实上,朱德成仅是丹棱县在统筹城乡中加快城镇化建设,让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该县已有2000多名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丹棱县按照市委、市政府“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建设品质之城”和“以城为主,统筹城乡,加快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总体部署,作出了县城向东向南发展、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的决策。“一体”,即以老城区为中心体,逐片改造旧城,提升老城区品质。“两翼”,即一方面县城向东发展,与机械产业园区融合,实现产城一体,建设大雅产业新城;另一方面跨河南进,以大雅堂为载体,做特“文”,实现文城一体、景城一体,建设大雅文化新城。

目前,产业新城和文化新城的各项目正有序快速推进,以城为主统筹城乡初见成效。

产城一体

产业新城茁壮成长

7月5日,尽管天气很热,但记者在丹棱县机械产业园区采访时见到,已投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新入驻企业正抓紧项目建设。一条条宽阔舒适的园区道路,一排排生机盎然的绿色长廊,良好的环境,让人一时难以分辨出这里是城市公园还是工业园区。

丹棱县机械产业园区作为该县“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 “一翼”,去年已升格为市级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已由最初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企业5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户。2013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入库税金突破亿元。

该园区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注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深度融合,合理布局园区工业、商贸、金融、公共设施。已完成了东二次干道及横干道建设,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东门统规统建安置区、板桥新村农民安置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

在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园区还将于本月启动264套公租房建设,可解决1000余名进城农民工的住宿问题,使农民有资产、有住所。同时,通过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到园区企业务工,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等,使农民有技能、有保障。通过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目前整个园区共有就业岗位4000多个,今年新增800多个,实现了农民就业有岗位,为促进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新城

文景一体彰显城市魅力

儒雅大气、古朴精致……记者走进正在抓紧建设中的仿宋古建筑大雅堂,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雅堂作为丹棱城市发展战略中另“一翼”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室内展陈工作即将展开。据了解,大雅堂内将陈列复制的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碑,塑杜甫、黄庭坚及杨素和丹棱历代文化名人像等。整个工程完工后,大雅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得以真正全面展示,真正将“文”做出特色。

在做特“文”的基础上,大雅文化新城还致力于做美“景”。以大雅堂为中心,拥山而建的大雅堂公园也同步启动,将计划建成国家4A级景区,面积达273亩。同时,位于大雅文化新城中心的大雅广场也即将竣工。这座总投资3600万元、占地30亩的综合性广场,既是避难防灾广场、县城体育休闲广场,也是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拥有1万多平米的广场和四个运动场地,以及音乐喷泉、百雅图等。

通过大雅堂、大雅堂公园、大雅广场、钟楼、滨河路等文化景观项目建设,整个大雅新城的文化品质和文化价值得以极大提升,一批名企、名校纷纷争相进驻。

总投资12亿元的“丹棱大酒店·南岸首席”项目,不仅结束了丹棱县无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尴尬历史,更将为大雅文化新城增添4.5万平米商住和2万平米商业;总投资上10亿元的“万景·大雅城城市综合体”项目,已完成中庭和景观道建设,6万平米的商业和一期房地产开发已全面启动;总投资6亿元的成都理工大学影视教学和拍摄基地项目,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即将启动建设……

通过挖掘创意大雅文化及一系列文化景观项目建设,不仅使大雅文化新城的居住环境得以优化、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更使整个区域的土地价值大幅提升,政府投入产出比达1:10,具有明显经济性。

据丹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雅文化新城在建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33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城镇人口2万人以上,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