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我国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更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目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型指标,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在此背景下,银监会于2012年2月下发《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绿色信贷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信贷创新,建立健全绿色信贷制度体系。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秉承“绿色信贷”理念,围绕节能减排主旋律,积极支持绿色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审慎退出“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绿色金融”环境。
力促企业转型 构建生态和谐社会
“多亏了重庆农商行的贷款支持,我的企业才能购置新设备,不断发展壮大。”顺着重庆维尔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鲁廷海手指的方向,几台现代化环境污染治理设备矗立在面前。
据了解,鲁廷海经营的维尔康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化粪池清掏、污水管网疏通和更换的环保企业。由于企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也不利于环保,经营状况不佳。而购置环保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正当鲁廷海为资金短缺发愁的时候,重庆农商行巴南支行得知了这一信息,迅速安排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了10万元贷款资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在重庆农商行的支持下,企业引进了市政管网疏通车和污水污物分离机,实现了从传统化粪池清掏向现代化环境污染治理的转型。2012年9月29日,鲁廷海作为巴南区优秀微型企业的唯一代表,应邀出席由市长黄奇帆主持的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并作交流发言,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从重庆农商行贷款资金到位至2012年11月末,维尔康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120余万元,是过去全年销售收入的1.4倍多,解决就业近20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这只是重庆农商行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作为重庆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积极探索,矢志助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重庆农商行支持企业环保搬迁贷款余额约5亿元,支持生活垃圾处理和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贷款余额近9亿元,增幅约50%。
支持节能减排
建设“绿色信贷银行”
节能减排,不仅事关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金融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节能减排项目普遍期限较长、管理成本较高,在融资上有一定难度,这一问题亟待破解。
怎么办?重庆农商行坚持“节能环保与业务发展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将环保理念融入信贷管理,创新绿色信贷“三步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信贷银行”之路。
第一步,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打造差别化的授信准入政策。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高能耗、高排放及其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客户或项目坚决不予准入。同时,大力支持企业进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以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第二步,创新审批管理,建立客户环境责任长效机制。重庆农商行创新评审制度,将项目和客户达到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标准,作为一项基础性政策要求。同时,将项目的环境责任及环保管理作为评判客户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融入信贷业务进行全程管理。
第三步,强化贷后管理,使绿色环保贯穿始终。重庆农商行在信贷资金投放后,通过认真建立跟踪台账,强化项目建设过程中信贷资金的拨付管理,保证资金在符合环保要求的范畴中使用。同时,密切关注客户环保责任落实情况,实行名单制管理,严控信贷风险。
不少企业得益于重庆农商行的绿色信贷“三步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如巫山县后溪河水电站工程,3年内累计获得授信支持3.3亿元,已支用贷款1.87亿元。预计2014年12月,该项目将正式首期发电,实现总装机4.7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5000万千瓦时,为当地提供丰富的清洁电力。与传统电力相比,将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
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重庆农商行支持节能环保贷款余额超过1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3亿元,增幅约10%,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注重员工培训
打造“绿色服务”团队
优质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绿色服务”团队。银行客户经理经常与企业打交道,是联系银行与企业的“桥梁”,这支队伍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
据了解,重庆农商行采取了多种措施,提升客户经理队伍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在培训方式上,通过内部培训、外聘讲师授课、自我进修等方式,增加信息来源渠道,拓宽视野和眼界。同时,注重增加培训频率、扩大受训范围、提升培训质量,强化“绿色金融”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客户经理素质。
在培训方案上,积极研究和借鉴同业的先进经验,采取分层次、排梯队的方式,加强对前台经理和骨干人员的培训,灌输先进的绿色信贷管理经验。
在培训内容上,侧重于对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等制度的学习。同时,强化对呆账核销、风险准备金计提等财务制度和绿色项目营销基本常识等方面的培训,促进了客户经理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此外,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服务绿色经济,重庆农商行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专项考核,解决了“绿色信贷”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如对部分涉农贷款资金价格按照同期同档次FTP利率下调一定基点;发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当年实收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可调增支行FTP利润等。这些激励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客户经理做好“绿色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