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委提出,要把温州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之城。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以来,温州全市上下迅速行动,统筹协调,掀起城乡环境整治的一波波浪潮。
安排60 亿元资金,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稳步推进,温州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温州市又启动实施省级生态县全覆盖工程。
以古廊桥闻名于外的浙南偏远小县泰顺县,经过多年努力,于今年6 月底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文成县则正向国家生态县冲刺。温州主城区鹿城区将力争今年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山水诗发源地的永嘉县也已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平阳县、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苍南县、乐清市均启动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
同时,各地生态乡镇、村创建持续推进:全市新增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15 个,国家级生态村8 个,计划新申报省级生态乡镇(街道)22 个,已建成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5 个,市级生态村186 个,生态创建基础进一步夯实。
为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年初,温州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功能区)签订《2013 年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明确以“2013 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4年底前实现城镇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处理率达100%“为目标,深入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温州市将督促各地共安排60 亿以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推进50 个污水处理项目和12 个垃圾处置项目的建设,确保年底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为抓好今年的重大民生工程,温州市生态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面开展”四边三化“(公路边、铁路边、山边、水边的洁化、美化、绿化)专项行动,强化环境乱点整治到位,成效初显。
截至6 月底,全市累计拆除“四边区域”违法建(构)筑物1028.46 万平方米,“四边区域”的民众直观感受到环境面貌日益改善。
成立整治提升督导组,建立“一月一督察”机制
温州的五金机械、眼镜、皮鞋等产品行销国内外同时,也使得电镀、皮革等重污染高耗能产业发展壮大。
为此,温州市近年来狠抓重污染高耗能产业整治,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经过多年整治,2012 年,温州市区电镀业由458 家整合成223 家入园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电镀业自动化率提高80%,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30%以上,节约土地25%,节约用水50%,年产值提高22%。
今年5 月,温州市长陈金彪主持召开了全市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部署整治工作。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也被列入《2013 年度县(市、区)考绩法》工作绩效考核重点工作和各县(市、区)生态市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一票否合格”项。为确保整治任务顺利推进,分管副市长王祖焕坚持每月督导一次各县(市、区)的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也多次赴现场常督常抓。温州市环保局专项成立污染整治提升督导组,建立“ 一月一督察”机制,进行全面督导,帮助当地环保部门和企业梳理整治任务,明确下一步的整治措施。
为了规范行业整治程序和工作方法,温州市环保局印发了《温州市2013 年度污染防治工作指南》,总结提炼出行业整治提升“五步法”,通过企业自查、联合核查、专家支撑、制定方案与执法倒逼5 个步骤,有效推进整治提升工作,完成整治提升任务。
产业集聚化和生产基地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污染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温州市始终把引导重污染行业整合入园,作为整治提升的根本措施来抓。
一方面,继续全力督促乐清、瑞安、永嘉、平阳加大电镀园区建设力度。目前,永嘉两个园区已建成,并基本达到整治要求,平阳园区一期入园企业已完成厂房建设,瑞安园区的标准厂房已建成并具备入驻条件,乐清园区实行边审批边建设,正加快推进。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平阳、苍南、瑞安印染园区选址和建设。目前,永嘉造纸业29 家已整合为6 家,重组企业用地指标正在报批中,平阳制革业57 家企业已整合为12 家,正在着手建设占地100 亩的水头制革基地,合成革业正在按照削减30%的目标开展整治,已关停39 条生产线,对六大行业原地保留的257 家企业加强指导,督促整治提升。为加强电镀业规范管理,环保部门牵头会同公安、经信和安监等部门制定出台了《电镀行业整治长效管理办法》“1+4”文件体系。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