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江苏盐城:加快统筹城乡互动共融 城乡距离更近了

2013-07-15 09:09:5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Master

中国江苏网7月14日讯 不断延伸的乡村公路,造型别致的新民居,亮点频现的特色产业,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盛夏时节,生机勃勃的盐阜大地上,一幅幅城乡融合共进的美丽画卷渐次展开。

今年来,我市坚持“四化同步”,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要求,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亮点频现。

产业发展,城乡经济相融共进

从洪流桥向南,远远望去,镶嵌着“马家荡”三个大字的门楼飞檐翘角,继续驱车前行,路两旁高低起伏、绵延数里的绿化带如同两条“绿色长龙”直抵荡区。这座别有风情的村庄就是阜宁县益林镇马家荡村。在村里湖荡美食餐饮一条街,村民孙九龙新开了“马家荡大酒店”,主营湖荡水产品餐饮,“酒店开张以来生意一直不错,在家门口开酒店,这在过去不敢想。”

确实,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畅,马家荡守着得天独厚的湖荡资源发展不起来。近年来,乘着城乡统筹发展东风,马家荡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等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该村依托自然风貌、水绿特色,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村民就业创业空间,增加了村民收入。今年来,该村着重围绕发展高效渔业、美化家园、改善民生等,狠抓相关项目推进。用孙九龙的话说,“村里变化日日新。”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统筹,核心在发展,重点在产业。我市坚持将产业提升作为突破口,通过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做强产业实力等措施,推动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在盐都,城乡产业统筹发展风生水起。工业上,区级层面,形成五大产业集群;镇级层面,聚力打造六个特色园区,并推动以强带弱共建园区建设。农业上,重点围绕双新大道、盐金路两条主轴线,突出农村经济开发区示范引领,协调推进五个农业示范片区联动发展,推动八个特色园区不断壮大规模。三产服务业上,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把乡村旅游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

10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盐都区龙冈镇居民陈玉华的家布置得十分温馨。“我们小区周边设施不断齐全,人气很旺。”站在餐厅朝北的窗户,陈玉华指着窗外不同方向乐滋滋地介绍。陈玉华的喜悦还在增加。今年来,龙冈大力实施项目兴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三业旺镇“四大战略”,突出产业升级、镇村统筹、民生改善、管理创新、量质并举“五个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新镇区、新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旅游产业区、老集镇商贸服务区和盐龙湖生态区“六区”建设。

陈玉华原本老家在村里。“我在镇上一家企业上班,儿子职高毕业后也在镇上找到工作。现在生活很如意。”可以说,在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陈玉华们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成为最大受益者。

量体打造,乡村新景美丽各异

3000多亩果园环绕村庄;一栋栋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房子掩映在绿树中;梨园风光主题公园里有健身氧吧、亲子乐园……走进国家级生态村——大丰市大中镇恒北村,眼前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从恒北实际出发,我们继续在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上做文章,彰显恒北特色。”大中镇党委委员、恒北村党总支书记李晓霞介绍。

不仅恒北很美,在大丰,一处处美丽各异的乡村新景令人目不暇接:三龙镇斗龙港村努力彰显渔港渔村渔家风情特色,草堰镇三元村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特色,白驹镇狮子口村彰显水浒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特色,小海镇海团村打造亦工亦农特色,草庙镇东灶村打造“中华麋鹿第一村”特色……

“美丽乡村”是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路径。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坚持量体裁衣,努力保持自然原始风貌,注重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通过改善环境、提升软实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村容村貌变美了,乡风变得文明了。在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有农民法制文化园、图书室、文娱中心……不仅仅这些,还有村史馆。文化建设浸润和谐新风。“爱党爱国爱家乡,富民强村兴甘港;遵纪守法讲诚信,勤劳致富家业旺……”这是甘港村的《村民道德歌》,不正“唱”出了新时期农民的新风貌吗!

服务延伸,农民就地变身“城里人”

早晨到县城上班,晚上回到镇里家中。“我们也过上了城市上班族的生活。”建湖县上冈镇居民唐加新说,多亏公交开到家门口,而且凭工作牌享受免费服务。

原来,为方便农村人员到建湖经济开发区企业上班,建湖开通专门公交线路,进镇入村免费接送早出晚归的职工。在江苏亚明照明有限公司工作的唐加新就是受益者之一,“一车上有上冈好几个村的人,我们享受的是专车待遇,刮风下雨也不用发愁。”

唐加新坐着公交上下班的喜悦,是我市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一个生动缩影。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和居住的城镇化,符合城镇化科学发展的趋势。在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各地一方面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集聚,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以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突破口,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今年来,大丰继续在提升城乡空间布局、功能形态、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上下大力气。“客车直通到家门口,村里有银行、超市、医院,干啥都方便,卫生有人管,环境也好。”刘建华是大丰市三龙镇斗龙港村第一批入住集中居住区的村民,家里二层小楼房装潢很现代化。“居民区北边有便民服务中心,我们办日常事务都不要出村。”

亭湖区盐东镇东南村村民李爱凤谈起现在生活也是满脸幸福,“城里人享受的低保,我们有了;城里人看病报账,我们也享受了;城里人用天然气、网络,我们也用上了……”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