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新疆南山新区:冉冉升起的兵团城镇化明珠

2013-07-12 14:26:01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白锋哲

城乡统筹网讯:新疆石河子市,这座与共和国同龄、完全在戈壁滩上建起来的军垦名城,因其超前的理念、科学的规划和高水准的建设,赢得了国内外诸多大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戈壁明珠园林城市,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人口在此定居,或到此观光旅游。

而人们所不知晓的是,在石河子市内,正有另外一颗城镇化的明珠冉冉升起。这就是南山新区。从甫一问世,它就被寄予厚望,计划通过十年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疆内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

平地起高楼,郊原筑新城。一无所有的地面上,产业、人口如何集聚?高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何种考虑?未来的新区将是怎样的面貌?带着好奇和疑问,记者前不久来到了南山新区。

紧抓历史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南山新区成立于20106月,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应运而生,是和兵团城镇化发展紧密相连的。在南山新区管委会简易的板房办公室里,南山新区党委书记樊文明侃侃而谈,新区成立的背景、思路、规划以及远景逐渐呈现在记者眼前。

2010年起,八师石河子市紧紧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中央精神和兵团部署,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南山新区,则是八师石河子市实施北进南扩战略、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

成立新区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樊文明介绍说,石河子市行政区划面积是460平方公里,然而城区仅有53平方公里,却容纳了35万人口,发展空间相对狭小,由此市里提出在460平方公里内划出137平方公里,在石河子市区南部建设一个新区。

建一个什么样的新区?市里给出了清晰的定位:高品质生态人居城、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现代物流商贸集散地、金融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区。

白纸上描绘美丽画卷

城镇化建设中,规划是龙头,规划要先行,南山新区尤是如此。樊文明说,师市领导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要对南山新区分区布局进行规划,新区的规划设计要与总体城市规划的要求相衔接,要考虑城市的生产力布局,要细化方案,使规划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此,石河子市专门聘请同济大学、沈阳设计院、大连设计院三家单位共同规划南山新区建设,先后举行多轮专家论证会,对道路、绿化、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编制专项规划。

去年四五月份,分区规划才最终成形。樊文明说,南山新区分区布局规划以引绿筑城为理念,传承营造城市环境特色的优良传统,以打造宜业、宜居、宜游为目标,以大尺度绿色公共空间为基调,将城市绿化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城市空间结构以一区、一带、二轴、五组团进行分布。一区即科技产业园区;一带即以石河子大尺度的生态绿地为旅游配套、由服务型建筑小品组成的石河子生态自然风光带;二轴即一条城市商贸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群组成的经济发展轴,另一条是南北向展开布局的产业发展轴;五组团即被轴带分割而成的五大居住团。

白纸上作画不容易,但没有了历史遗留的牵绊,反而可能描画出最美的画卷。樊文明说:目前我们重点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规划指导下营造环境。今年明年是建设的高峰期。

不但要招商引资,还要选资

在产业梯度转移中,高耗能企业可能会转向西部,石河子市以及南山新区对此始终保持警惕,不但招商引资,还要选资。

南山新区成立伊始,师市领导就明确指出,南山新区不建设重工业项目,可布局档次高、污染少的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樊文明说:对新区的产业定位是现代服务业、观光农业和绿色工业。三高一资绝不落地。

本着这条原则,南山新区产业正朝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方向迈进。2012年,南山新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4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4亿元。新引进重大项目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已开工建设项目5个。天富南热电二期2×330兆瓦工程扩建、张裕巴保男爵酒庄、新疆裕天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北阳山陵园开发项目等续建项目圆满完成投资计划。此外南山新区还从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入手,引进福建中闽伟业BT市政工程项目、宏中仓储物流园项目、越隆达低碳产业园等对南山新区有积极拉动作用的企业。

除了产业支撑,人气聚集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对此樊文明很是乐观:目前新区常驻人口仅1.2万多人,靠自然增长是不现实的。然而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区,同时凭借沿边沿桥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南山新区人口聚集不是问题。通过产业和基础设施带动,石河子市及周边团场、城市的人口都会涌入进来。

当地人说,走进南山新区,一年和一年的面貌不一样。一条条新修的道路纵横延伸,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又一颗兵团城镇化的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刘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