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今年5月份,由中国医药集团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乙脑减毒活疫苗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认证现场检查,该疫苗有望年内成为我国首个通过WHO预认证的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制造”的疫苗将获得进入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在此之前的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引起了各地政府及医药界的高度重视。在手足口发病率居高不下,诊断、治疗方法有限的情况下,EV71疫苗开发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国药中生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力量,于2008年启动了疫苗研发项目。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沈心亮向记者介绍,该疫苗为全球首创,没有同类研究可供参考。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前研究,EV71疫苗于
沈心亮说,Ⅲ期临床研究顺利完成后,有望今年内获得国家新药审批,投入市场使用,从而使我国有效解除EV71型手足口病的威胁。
成立于1998年的中国医药集团,通过产业重组,资源整合,已快速成长为一家理念先进、治理规范、在行业起引领作用的全产业链新型国企,是我国唯一销售额超千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今年有望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
自2009年11月起,伴随着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三家央企的重组并入,集团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拥有国内实力最强、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院。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集团发展的首要任务,打造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平台。”国药集团总经理佘鲁林介绍,公司以“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在自主创新上有新突破”为主线,加大力度提升科技研发创新水平,切实增强了集团的科学发展能力。集团的科研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6亿元、2011年为8亿元、2012年为11亿元。科研经费的高投入为集团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2年底,集团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量733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共计549项,其中国家科技发明奖1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8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17项;到目前为止,集团正在承担的国家级项目135项。
在加快产业重组、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中国医药集团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了产学研结合、贸科工一体的国家级医药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科技管理创新体制,基本建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医药科技平台与创新体系。
中国医药集团的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联合社会资源成立了集团“产学研”联盟,承担了“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国家课题。同时,国药集团还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2010年9月,与香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医药基本科研与应用开发领域互相配合,发展更有效的预防疾病及治疗的医疗药品;2011年12月,与厦门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加强创新平台、新药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将加快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走向国际。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