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仁禾集团:严控产业链生产“放心姜”

2013-07-02 14:09:55  来源:《 农民日报 》  作者: 房宁

房宁/

城乡统筹网讯:眼下,正是生姜生长旺季。在山东省重要生姜产区平度市的不少姜田里,4月种下的姜已近半人高。李园街道办事处朱家井村姜农郝亚妮家的姜井里,去年秋天收获的4万多斤生姜还剩1万多斤。对于销售,她并不担心。仁禾集团的生姜交易中心就在俺这里,信息灵通,卖姜也很方便。

组建于2002年的仁禾集团,是集生姜种植、收购、储藏、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拥有大连仁禾、青岛仁禾、锦州仁禾三大产业基地和仁禾长寿坊高科技健康产品事业部。坐落于平度李园街道的仁禾生姜交易中心是农业部生姜交易定点市场,辐射青岛、潍坊、威海等生姜产区。

5月发生的神农丹事件对仁禾生姜影响如何?客观利好”——仁和集团副总裁乔勇这一概括颇让人意外。一段时间,大连市场上只有仁禾姜在卖;青岛仁禾生姜在超市的销售量也在增加。乔勇说:全集团做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必须把质量做好。多年来,集团在生姜原料收购、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严格管控质量,使得仁禾姜,放心吃的承诺有了底气。

原料收购:检测不达标的一律不收

据乔勇介绍,2012年全集团原姜加工量达120多万吨,两成左右的产品出口,绝大部分产品内销。原料来源有两种方式:公司+农户式的订单和田头收购。前者目前比例不大(主要在青岛、烟台等地有7000多亩合作基地);绝大部分原料来自于田间收购,质量控制难度不小。

为把控原料质量,集团配备了流动检测车,能随时开到收购点上,对生姜农药残留进行抽样速测,20-40分钟即可出结果。乔勇表示,集团的农残检测标准高于国家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的生姜一律不收。

集团对原料收购的高标准、严要求,也倒逼着姜农重视生姜质量安全。平度市双庙村姜农刘广荣家种着1.5亩生姜,每年能收1万多斤生姜,近几年都卖给了青岛仁禾。她说,仁禾对每一车姜都要抽检,检出不合格,一车姜都买不了;抽检合格了,一斤姜能比市场价高出一两毛钱。早些年,有些人还偷着用药,这几年,一来农药管得严了,二来农民也会算账了,从种到收都开始注意,生姜毕竟是蔬菜,农药、化肥用得多了,也不好储藏。她认为,种植环节,每年倒倒茬,就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自家储藏环节,如果每年秋天生姜入窖前打扫干净、去除陈土、喷点杀菌剂,不需要使用杀虫药。

加工储存:杜绝非法添加

据了解,生姜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温度、湿度控制不好,极易霉变、生虫。曾在个别地方出现过用硫磺熏蒸保鲜手段,给生姜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仁禾如何控制这一环节的质量风险?

我们就是把姜收来,洗洗泥,绝对无添加。乔勇带记者进入生姜清洗分拣车间,记者看到,大块的生姜经自动洗姜机流水冲洗后,由传送带送至分拣线。250以上通装,个头太大夹泥或者双层的,可以掰开清洗,不能夹带泥土。姜根、白膜等异物,加工时必须要用竹签,而不能用刀子修整……”在车间的记事白板上,用黑笔工整地记录着合同编号为RH130531-020的保鲜姜加工规格、质量要求、包装要求,有品管员巡检,督促工人按要求加工。分拣后的生姜进入烘干车间前,其外包装上还须加盖加工人员号码章。

经分拣、装箱、烘干后的生姜直接进入恒温库储存。恒温恒湿储藏,温度控制在13-15,生姜进入休眠状态,不易发芽,自然能实现保鲜。乔勇说,集团有80个恒温库,面积达到8万多平方米,温度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不仅延长了储藏时间,还无需添加药物保鲜。

出厂流通:带着检测报告直送销售终端

这段时间,仁禾生姜在青岛超市的销量上升很明显,就是因为我们的每一批产品都有检测报告。乔勇说,青岛仁禾每天都有样品送到青岛商检部门和青岛海润农大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每天的检测费用800-900元。这个费用不能省,省就是害自己。乔勇表示,集团近期投资了400多万元采购检测设备,将对出厂生姜按照国标GB2763-2012进行深度检测,合格后加盖销管合格章才允许出厂,保证出厂的生姜能够放心吃

为了保证流通环节质量可控,集团出厂的生姜由仁禾物流公司直接配送到农贸市场、超市、单位食堂以及仁禾生姜专卖店等销售终端。不仅如此,今年,集团还引入了农产品二维码追溯管理模式,在仁禾生姜的包装盒上都会加贴印有二维码的标签,只需手机扫描,即可知产品生产地址、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乔勇说,集团为此投入了40多万元,下一步还要加强相关信息的采集处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乔勇表示,在生姜规范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行业越规范,龙头企业就越好做,但龙头企业首先要规范自己。他说,鉴于生姜行业标准不完备,集团计划与研究院所合作,先把企业标准做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提高一步。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