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巴中:加大统筹城乡力度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3-07-02 09:07: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赵春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是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部署,强化城乡发展保障,注重规划、勇于创新、夯实基础、改善民生,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了巴中市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以“全域巴中”为引领 完善发展规划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沿用过去城乡发展规划,致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已经不适应巴中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近年来,巴中市牢固树立“全域巴中”的理念,按照“全域、全程、全覆盖”的要求,协调配合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编制完成了《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巴中)发展规划》、《川陕革命老区(巴中)发展振兴规划》、《巴中市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巴中市“巴山新居”十年规划(2011年—2020年)》、《巴中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三县的城市总规修编;完成了巴中市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了55个镇(重点镇、一般镇)、158个中心村和1108个聚居点规划(含渠江流域灾后重建新村和聚居点规划326个),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方向。

以产业培育为核心 筑牢发展底部基础

巴中市是秦巴山区的特殊困难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全经济社会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效率低;特色农产品缺乏规模;标准化生产滞后。2012年巴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60元,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很多农村青壮劳动力只能外出务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比较落后。

近年来,巴中市深入推进“三个聚集”、“六大扶贫工程”,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强化扶贫攻坚产业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突破推进。

优化功能分区,科学布局一批特色产业区(块带),加快形成北部山区、中部浅山区和南部丘陵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极。北部山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点发展林下种养业、中药材、森林蔬菜和草食畜牧业;中部浅山区重点发展富硒茶、食用菌和畜禽产业;南部丘陵区重点发展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优质粮油、蔬菜、水果和水产养殖业。

以“巴山新居”工程建设和连片扶贫开发为载体,连片发展产业基地和集中养殖小区,形成了连片块状特色产业示范片、示范带和示范基地。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经济、生态经济、林下经济,打好绿色生态牌,突出以干果、竹木、木本药材、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业产业。

目前,巴中市以优质粮油、蔬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种源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29万亩,巴中市特色水产业养殖基地达到10.2万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60元,比上年增加793元,增幅达到17%。

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 保障发展要素支撑

长期以来,由于存在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导致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动,城乡之间存在着体制性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壁垒。

巴中立足自身实际,坚定不移在“三项改革”、“六个统筹”上开拓性进取、变革性探索、创造性实践,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协调推进配套改革,破除扶贫攻坚体制障碍。

是扎实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确保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市委统筹办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各县(区)制定了各项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市级相关部门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实施办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实施方案》、《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为改革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率先在巴中市8个重点镇、12个中心村从政策创新、确权颁证、流转抵押、平台建设、综合配套等方面进行了以“还权释能”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整合、激活了城乡资源,加快了城乡资源的充分流动,在资源、资金等方面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48%。

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积极促进城乡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促进城乡共繁荣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巴山新居”为载体,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

2011年以来,巴中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及渠江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针对地质灾害频发,农村住居条件较差等情况,以构建“市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为抓手,坚持以城乡建设规划为主体、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强化顶层设计、全域规划的理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计划用7到10年时间,投入700多亿元改造巴中市30.89万户农村土坯房、5.6万户地质灾害受损房、2.8万户不宜人居的高寒山区住房和2.1万户的夹皮沟住房,建设农村新居,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住居条件,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