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乌江下游,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彭水还有三义、大垭两个市级深度贫困乡,15个贫困村,5464户贫困户,19747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彭水县今后将从哪些方面深化脱贫攻坚工作?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对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钱建超进行了专访。
钱建超介绍,在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彭水面临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态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亟须加快;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三是脱贫攻坚领域的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四是基层干部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钱建超表示,彭水县将聚焦深度贫困乡镇、深度贫困村,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中之坚,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高质量脱贫。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对接落实全市交通建设“三年会战”,加快推进面向“三农”需求的网状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把城镇与乡村、山里与山外、产地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在产业发展方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率,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覆盖带动。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集种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路子,加快农村电商发展。
在改革创新方面,全面推进贫困村三权分置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力度,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入社参股分红金、基地劳动赚薪金、资源抵押变资金”,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在政策落地方面,扎实抓好社会保障兜底,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政策相衔接,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精准落实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精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政策。实施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落实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积极培育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生态产业,实现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
在组织领导方面,强化领导带头,严格落实“双组长制”“包干制”,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充分用好便民服务中心和群工系统两个平台,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建强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扶贫助理、驻村工作队、本土人才等队伍。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和监督执纪问责,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果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