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核心动力”关乎新重庆未来-华龙网

这个“核心动力”关乎新重庆未来

2024-04-02 10:58:23 来源: 重庆瞭望 听新闻

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

在各地“百舸争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大背景下,重庆明确新质生产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核心动力”意味着,现代化新重庆更有信心和底气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积累整体跃升加速度。

实际上,中西部唯一直辖市、超大规模城市、工业基础良好、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决定了自身有条件、更有责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大显身手。

重庆为何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有号令。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系统阐述,在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重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有部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实践有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要素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需要向创新,尤其是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动力。“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重庆有需要。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重庆要全面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当好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排头兵”,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必须加快补齐科技创新这块短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个“核心动力”关乎新重庆未来
▲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重庆市永川区盛大举行,工作人员在永川科技片场内展示虚拟拍摄技术。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重要的科学方法论。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不能“看到别人搞什么,我也搞什么”,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对重庆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从全局谋划一域,要因国家战略而制宜。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黄利军看来,重庆要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立足功能定位,要因地方实际而制宜。

按照《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描绘的发展蓝图,主城都市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地,要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渝东北三峡库区要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要突出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因此,各区县、各系统要在全市发展“一盘棋”中明确自身定位,找准本区县、本系统谋划和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

基于资源禀赋,要因优势产业而制宜。

“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2.68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4%。”重庆市经信委政策法规处处长邢东风表示,重庆制造业发展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基础良好,当以制造业为主战场,尤其是要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布局,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激发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

重庆如何让“核心动力”更加澎湃?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深刻认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关键性作用,心无旁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重庆要始终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一手抓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手抓打造产业创新综合体,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

这个“核心动力”关乎新重庆未来
▲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三届“两江匠才”大赛决赛上,选手正在进行汽车维修技术项目的比拼。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才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宽建议,要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培育一大批具有高技术素养、跨学科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统筹抓好产业这个重要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载体是产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既体现在通过生产力诸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也体现在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产业虽有新旧之分,但没有优劣之别。”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孙凌宇认为,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要统筹抓好产业这个载体,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抢占产业竞争新领域、新赛道。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有新质生产力这个“核心动力”的强牵引和广带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前景更加广阔,未来更加可期。

责任编辑:熊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