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 巫山红叶变“金叶” 小小刻刀雕刻山乡新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03-26 06:34
听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6日6时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记者 姜力菘)大宁河像一条碧玺宝石项链,蜿蜒在小三峡之间。每逢秋天,崖壁红叶似火,漫山层林尽染,青山、绿水、红叶……绘出好一幅绝美的三峡画卷。

峭壁之上,红叶至深处,便是安静村。安静村地处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大山赋予了这个村庄最美的配色,但也曾截断它联通外界的路。巫山县2018年“脱贫摘帽”后,如何开辟老百姓的就业门路,拓展增收渠道,同样也成为安静村的一道难题。

而今这道难题,被一阵阵沙沙作响的雕刻声打破。“通过一把小刻刀,我们的红叶摇身变‘金叶’!”它讲诉着安静村“第一书记”王涛,带领村民,巧手雕刻出乡村振兴山乡新貌的故事……

王涛的身份除了是第一书记、文联干部,还是专业摄影家,驻村以来,他用镜头记录了安静村的美丽,此图为红叶点缀的秋季小三峡。王涛摄

看着很美活着难

红叶季已经过了,片片黄栌仍像火苗一样艳丽,在雕刻工人谢天玉的手中跳动。

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叶片来自去年秋天的小三峡,通过雕刻装裱,一张可以卖到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成为远销全国的精美艺术品。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禀赋,也蕴藏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在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和谢天玉一样在叶雕工作室就近就业的村民,已有14人,其中5人是脱贫户。

红叶像小小火苗,在谢天玉(左一)手中跳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摄

但在三年前或更久,把当柴烧的“圆叶子壳壳”拿来卖钱?这种“异想天开”的事,在安静村还是一个笑话。

安静村坐落在小三峡滴翠峡西岸峭壁之上。云顶景区、鱼头湾景区是观赏璧壑、红叶风光的绝佳位置。每年10—11月,漫山层林尽染,不少人都会慕名而来,在山下欣赏巫山红叶和三峡风光。

然而曾经,山下来旅游的人,是到不了山上的。游人从峭壁之下的水面遥望,看着很美,但殊不知山上的人,活着却很难!

游客只能船上游,不到山上来;七成村民外出打工,村庄“空心化”严重。2014年建档立卡时,安静村贫困发生率达14.3%,

2017年的9月,来自市文联的王涛,随市委宣传部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前往安静村驻村,并任“第一书记”。

安静村拥有观看红叶的绝佳视野。王涛摄

走访中,一件旧事,触动了他的农村工作思路。

“六十年前,我们还没飞播造林,村民要讨饭吃,只有把滴翠峡山崖上的树都砍了去卖。”一位老人指着村里的“石头山”告诉王涛。

“你看那山上,多久都不长一根草!况且,树没得了,还要烧火做饭呀!”为了捡到更多木柴,乡亲们只有到更危险的崖壁上去,结果一个老乡失足,眨眼就从山崖栽了下去……

安静村自然资源禀赋,村民却只能守着绿水青山讨饭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人与青山共美?一片红叶让王涛的“脑洞大开”。

王涛正在给村民讲解雕刻要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力菘摄

圆叶子壳壳能赚钱

2017年11月10日,市文联组织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到安静村考察。又是满山红叶时,经过反复研讨,大家觉得,在小小叶片上做文章,开发叶雕文创产业,会是一条可行之路。

巫山的秋季,约二百种植物的树叶会变成红色,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黄栌。黄栌圆形树叶肥厚,油性枝干易燃,当地村民俗称其为“圆叶子壳壳”,经常砍来当柴烧。

王书记要把柴禾拿来卖钱?消息一出,村民都笑他“异想天开”!就连村支书赵长保,都觉得受到打击:“我们村硬是穷得到树上去摘叶子吃了嘛?”

黄栌叶色彩艳丽,圆润肥厚,非常适合制成叶雕产品。王涛摄

王涛不着急争辩,而是,通过市文联,邀请到堰兴剪纸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黄继琳、梁世惠两位老师,来村里开培训班,现场教课。

他找准务工回乡的妇女,厚着脸皮游说,最后连同自己,一共8个人参加了培训。4天培训后,8个人竟然都能做叶雕了。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褪色、防腐问题没解决,第一批产品并未能走向市场。

小小叶片摇身一变成了装裱精美的艺术品。王涛摄

“不能让村民刚燃起的希望像树叶一样黯淡下去……”红叶一年红一次,失败了就再等一年!第二年巫山红叶节期间,安静村叶雕引起了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重庆)有限公司的兴趣。

他们立即和王涛联系,签下1000片叶雕订单,又邀请西南大学的植物学家,实地探索干燥保存红叶新方法。

这是安静村红叶雕刻赚到的第一桶金。

“我就说王书记没骗我们,‘圆叶子壳壳’还真能卖钱!”参加过首批培训的村民谢天玉听到消息,高兴得在工作室一蹦老高!

红叶叶雕有了网上销售渠道,王涛正展示“装修”一新的淘宝店铺页面。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摄

有了一剂强心针,以安静村为基地,巫山加速拓展红叶艺术品大市场。

2019年11月,巫山县鸿森雕刻有限公司(红叶雕工作室)正式筹建,并建立起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村民就近务工,村集体还有收入。

同年9月,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1200张红叶书签作为伴手礼,送到世界各地嘉宾展商手中。

随后,红叶叶雕亮相“双晒”第二季巫山专场,县长曹邦兴为其“代言”……

三峡风光、生肖小品、人文典故……都生动地再现于红叶之上,变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村民正采摘红叶原材料,工资计件,多的一天可收入约200元。王涛摄

片片红叶总关情

“把一片红叶变成增收产业。”如今,安静村脱贫摘帽,在叶雕工作室务工的14名村民,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

王涛慢慢让村民明白:想要致富,就得改变观念,不能总走老路。

“以前在山里,我们吃的是旱水(接雨水),我爸爸2011年头一遭来,眉毛都拧成一团,没笑过一次。”谢天玉和丈夫在深圳打工时相识,从四川达州嫁来巫山。

刘忠梅展示自己的叶雕作品。王涛摄

婆家条件差,疼爱幺女的父亲赌气反对,在他们结婚5年后,才第一次踏进亲家的门槛。

“现在水有了,路通了,致富产业产业搞起来了,他们终于放心了!”谈起安静村的变化,谢天玉感叹不已。

通过电话,她常将工作中的好消息摆谈给远方的家人听:“爸爸你放心,听王书记说,我们的叶雕还要打响大三峡品牌,未来‘钱景’好得很呢!”

“以前在外面打工,最放不下的就是小孩。”脱贫户刘忠梅同样开心,有了家门口的工作,自己的孩子再也不用“留守”了。

曾经,两岁的儿子为了和妈妈通视频电话,要奶奶领着,走半小时山路去借用电脑……

“雕叶子灵活方便,还可以带回家做,我现在上午做工,下午辅导娃儿作业……”刘忠梅一边说,一边抚摸手中的刻刀,她擅长刻人文小品,最喜欢的,就是一位大人挑担,领着一个小孩的造型:“你看,是不是很温馨?这叶子红红的,背景像我们这里的夕阳一样好看!”

片片红叶,片片关情,它为安静村带来的改变,还不止于此。

明亮的天蓝色村委会外墙,冲击着村民视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摄

“手作”前路通往红叶更深处

安静村的叶雕产业初见成效,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接下来怎么走?王涛早有打算。

“安静村在红叶最深处,这么好的自然风光,山下的游客却上不来,山下到山上,这条旅游路一定要打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安静村独具特色的手作步道一角。王涛摄

他借鉴国外“无痕山林”的理念,提出“手作步道”。“简单说来,就是人力维修步道,就地取材,少用机器施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王涛的想法一开始,便遭到了不少村民质疑:“走多了泥巴路,我们还是想走水泥路!”

但他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带领部分村民,率先投入建设。山中裸露的石头就是原生态阶梯,一旁粗壮的树干成了天然护栏……在东西协作扶贫项目支持下,26万元资金涌来,村民干劲足,人心齐,3127米的原生态步道顺利建成。

路开好,人自来。

游客在“五福”墙前拍照“打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摄

安静村还落地自然体验等生态社区营造项目,丰富旅游业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8栋民宿、农家乐开门迎客;建成村文化广场,打造“五福”墙,让磨盘、瓦罐等“破旧”的生活器具,点缀原乡风情。在王涛建议下,村委办公室外墙甚至也刷成了明亮的天蓝色,改造的大面积落地玻璃观峡谷正美,成为一个潜力十足的“网红打卡点”!

王涛骑着二手小摩托走家串户,与村民拉家常。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力菘摄

曾守不住青山,无奈四海奔走,外出打工的人;曾把森林砍成“石头山”,只为讨口饭吃的人……在山乡新颜感染下,正发生着变化。

他们把村庄美景晒在朋友圈里,成了家乡的代言人;他们在庭前种花院后栽树,争当青山的守护者。

大家在叶雕工作室背靠的荒坡,新植的16亩黄栌,就是最好的见证——这里作为原材料采摘基地,可以避免因无序采摘带来的森林资源破坏。

而那个曾经双脚不粘泥土的“城里书记”王涛,早已骑惯了村民置换下来的二手摩托,背着休闲双肩包,戴着拉风的旧飞行员头盔,在安静的乡间穿梭——这是他驻村后,为了融入村庄现学的技能。

春风拂过耳畔,摩托引擎轰隆,有笑语雀鸣,静谧美好的安静村,正变得越来越热闹……王涛也越来越明白那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背后的深意。